- 2020-2-28 23:27 发布
- 浏览 972 次
- 下载 0 次
《波吉与贝丝》唱段译配研究
7.5
分
-
大小: 28.62价格: 2 元更新时间: 2020-02-28
资源简介
歌剧《波吉与贝丝》创作于1935年,由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作曲,艾拉·格什温和海沃德作词,它是第一部被世界公认的美国歌剧。《波吉与贝丝》将黑人文化中的蓝调音乐与欧洲文化中的严肃音乐相结合,并搬上了专业的歌剧舞台,其中许多经典唱段脱离歌剧本身而单独流行,传唱至今,被音乐家们作为范本反复学习和研究,成为美国流行歌曲的创作思源。歌剧唱段译配是指译者先翻译歌剧唱段的原歌词,再做调整,使之与原曲相匹配,并具有可唱性。它既要译得准确达意,配合演唱者表达出所思所想,烘托人物和推动剧情,又要保持韵律、风格,符合原曲的旋律和节奏,使歌词节奏与音乐节奏达到统一,使唱段演唱自然,协调完美。《波吉与贝丝》作为美国民族歌剧的代表作,目前尚未有中文译配版本,为了普通观众能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该歌剧,感知美国黑人的音乐与文化,译配《波吉与贝丝》中的唱段是有必要的。《波吉与贝丝》共有十九首唱段,其中有十一首是合唱或带有合唱的其它形式,几乎每一首歌曲都使用了布鲁斯音,保持了歌剧音乐风格上的统一。笔者完成了这十九首唱段的译配,并以它们为例,论述《波吉与贝丝》唱段译配的理论,并总结出唱段译配的步骤,指导译配实践。全文除绪论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波吉与贝丝》唱段译配的必要性和可译性论述。分别从《波吉与贝丝》在中国的传唱需求、译配现状需求与其它类型歌曲译配的借鉴需求来阐明译配的必要性,再以历史上歌剧唱段的译配实践和已有的歌剧唱段译配理论作为可译性的支撑。第二章:《波吉与贝丝》唱段译配的影响因素。这一章所谈到的影响因素,都是歌剧唱段译配时所要考虑的因素:“三美”理论下不同群体的要求;歌剧角色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语言差异;从音韵、节奏、字调和一些语言现象的角度分析总结出歌剧唱段的译配要素。第三章:《波吉与贝丝》唱段译配理论的应用实践。此章分析了歌剧中十九首唱段的布局,并从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五首唱段,按笔者总结的译配步骤进行译配实践,展示出唱段译配的整个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四川音乐学院下载排行
名称
趋势
下载量
-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可以说是整个欧洲钢琴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协奏曲...[详情]
四川音乐学院最新收录
名称
趋势
浏览量
-
论闵惠芬二胡艺术与精神 930闵惠芬(1945—2014),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世界弦乐大师”。她的一生,一直...[详情]
-
论李长元的四川清音琵琶伴奏艺术 1029
-
《波吉与贝丝》唱段译配研究 972
-
追寻·传承—学位音乐会选曲构思 855
-
汪立三钢琴组曲的多维探析 1040
热门排行